您的位置:首页 > 综合 >

天天新消息丨沈逸:他们在西方被网暴,只因讲了实话

2023-06-30 07:48:40 来源:环球时报


(资料图片)

国际舆论场日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一个独特场域:从欧美一侧看,通过充分发挥欧美主流传统媒体的“信息筛选人”角色,封锁、扭曲欧美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受众获取的有关中国的信息,以维持和巩固它们有意营造的“红色恐慌”氛围,延缓、迟滞乃至阻断真实中国的形象向全球传播;从中国一侧看,以正确方式,自信且有效地向全球展现中国的真实形象,是突破西方各种抹黑与诽谤的关键所在。这注定将是一场艰巨的持久博弈。突破封锁,展示形象,赢得认可,需要信心与耐心。

最近,日本民间访疆团和Shein时尚博主团在西方遭遇的信息封堵与网络暴力,就从侧面展示并验证了这场博弈的复杂和微妙之处。

根据相关媒体报道,2023年6月,日本民间访疆团对新疆进行了走访,沿途通过自媒体向网络进行直播,越过美欧日传统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设定的涉疆报道框架和议程,向日本普通网民直接介绍了新疆的真实样貌。不出意外的是,这些信息发布后,遇到不同程度的反应,部分信息被平台以所谓“可能包含敏感内容”为由进行折叠,包括吐鲁番维吾尔族家庭吃午餐时,男主人向日本客人展示刚刚切好的西瓜;还包括途中透过车窗拍摄的高速路两侧的景色。

对“西瓜”的禁忌,事实非常清楚,因为美国历史上搞蓄奴,搞种族歧视,西瓜在美国因此成为种族歧视和冒犯非洲裔的特殊符号。但在世界其他地方,比如中国,西瓜就是一种甜甜的水果。荒谬之处在于,美国就是可以凭借其在媒体平台的霸权,进行这种“美国有病,全球吃药”式的舆论封锁。至于对景色的“折叠”,就更加明显,一如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来访时,北京的蓝天白云被加上了“阴间滤镜”,这就是赤裸裸的对信息茧房的持续加固,为的是避免这种真实的信息碎片,侵蚀信息茧房的边界。

Shein的时尚博主团6月中旬参观了一家位于中国的工厂,肯尼亚·弗里曼作为团队的一员,通过她的 Instagram账户分享了视频,内容包括明亮宽敞的设施、配备的高科技织物切割机和运输材料的机器人,以及明显处于良好工作状态的工人等。根据CNN的报道,让弗里曼感到意外的是,海量的网络仇恨言论扑面而来,以至于让她感到心理不适。这些仇恨言论的核心,其实就一条,她怎么敢发布和欧美主流媒体设置议程不同的有关中国的信息,居然不是经典刻板的“血汗工厂”,那她就是“拥抱熊猫”,就是“亲中”,就是“政治不正确”。

这个案例和日本访疆团的案例还有点不太一样,它更加贴近所谓“红色恐慌”的写照:美国国内一小部分政客成功制造出具有上世纪50年代麦卡锡主义横行时“歇斯底里”特征的对华舆论氛围,然后将因为自己国内问题产生的负面情绪作为“燃料”吸引过去,进行释放。在此过程中,被西方媒体塑造和影响的乌合之众得到情绪释放的快感,精于此道的煽动性政客赢得选票,媒体和平台获得具有显著负外部性的流量。至于真正受损的、所谓长期的公共利益,则成为牺牲品。当然,更大的,也是更具讽刺意义的是,这种“红色恐慌”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,因为它远比认真解决实际问题来得更加方便且廉价,也更加迎合美国当下国内政治的结构性特征。

对中国而言,上述两个案例,是无数已有案例中的最新一批。这些案例告诉人们,第一,中国的国际形象是可以进行有效传播的,因为世界各国人民对什么是幸福美好生活是有基础性共识的。只要充分、全面地让其他国家百姓看到真实信息,有关中国形象和认知的变化,是可以确定的。第二,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,不要试图影响那些不能被影响的人。一个装睡的人永远叫不醒,美国的“红色恐慌”,是一些政客治理无能,但又需要选票,从而想出来的政治救命稻草。对这些“装睡”的人,必须用他们能听懂的另一种语言进行博弈。第三,我们要保持信心与耐心。中国国际形象的转变,本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舆论场的同步映射,这注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进程,不存在“一针灵”,更不是“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”。它将是一个与现实世界的国际体系力量对比变化近似同步,甚至会持续更长时间的历史性进程。(作者沈逸是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)

关键词:

最近更新